汉服形制小讲堂——袖型篇

汉服 文章推荐 2022-06-27 1985 0

大家好呀,这里是唐唐。

今天之所以要给大家来讲讲袖型,是因为最近有新入圈的小主无法很好地描述自己喜欢的汉服的特征。

袖型作为汉服的关键形制之一,初步的了解是有必要的。

汉服形制小讲堂——袖型篇

基本袖型

汉服的袖子又称“袂”,其造型放眼全世界的民族服装史,都是很独特的。

衣袖从大方向上被分为“窄袖”和“大袖”,偶尔也称小袖、宽袖。便服、常服多“窄袖”,礼服多“大袖”。

各个朝代流行袖型各有不同,但基本所有袖型都是同时存在发展的,只是形状略有改变而已。

汉服形制小讲堂——袖型篇

历代袖型

好了,接下来我们就开始正式介绍吧。

箭袖箭袖起源于北方民族的服饰,袖口窄小,袖缘宽厚,容易上翻,方便工作,放下袖缘则可以保暖。

汉服形制小讲堂——袖型篇

孔府旧藏明香色竖领对襟短衫

优秀的设计让箭袖广为流传,从军服,官服到百姓常服,逐渐成为了汉服的一种袖制。

琵琶袖琵琶袖,其款式为袖子很大,袖口很小,腋部较窄,状若琵琶,故得名琵琶袖。琵琶袖的袖体呈弧形,方便臂肘伸屈,袖口收紧后便于日常活动。

汉服形制小讲堂——袖型篇

琵琶袖

琵琶袖大致上可以分为以上三种

汉服形制小讲堂——袖型篇

有袖缘

汉服形制小讲堂——袖型篇

无袖缘

汉服形制小讲堂——袖型篇

宽袖型

垂胡袖垂胡袖袖管非常宽大,但到了袖口处就快速收拢,缝合时于袖口打褶收拢,区别于常见于明袄的琵琶袖。

汉服形制小讲堂——袖型篇

马王堆出土印花敷彩丝锦直裾袍

很多姐妹分不清琵琶袖和垂胡袖,即使知道袖缘的区别还是无法搞清楚。这里唐唐有一个简单的区分方法,就是琵琶袖是可以直接剪裁出形状然后缝合的,但垂胡袖不行。

“胡”本是黄牛喉下下垂的肉皱,因此许多具有这种形状的器物都被称为“胡”。

汉服形制小讲堂——袖型篇

“胡”

广袖广袖,又俗称“大袖”,是一种袖口宽大的形制,广泛用于汉礼服、婚服、丧服、戏剧服等,很少用于常服或运动装束。

汉服形制小讲堂——袖型篇

宋代背后三角兜大袖衫

广袖的历史悠久,几乎与汉服的历史同样悠久,自“黄帝垂衣裳而治天下”就产生了广袖汉服,并且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长期延续下来。

汉服形制小讲堂——袖型篇

广袖赋予了汉服风度翩翩的美感,给了无数骚人墨客以创作灵感和感情寄托。

直袖直袖比较好理解,简单来说就是袖口与袖根宽度相同,就可称之为直袖。

汉服形制小讲堂——袖型篇

江陵马山一号楚墓出土直袖单衣,紫红绢

但直袖也被分为窄袖和方直袖。

窄袖从上身约一半处开口,水平向外延伸。

汉服形制小讲堂——袖型篇

南宋 紫灰绉纱滚边窄袖褙子

方直袖相对于窄袖较宽,从腰部向外延伸。

汉服形制小讲堂——袖型篇

金坛南宋周瑀墓出土 素纱圆领单衫

短袖短袖,又称之为半袖、半臂。

汉服形制小讲堂——袖型篇

沈从文在《中国古代服饰研究》中写道:“半臂又称半袖,是从魏晋以来上襦发展而出的一种无领(或翻领)、对襟(或套头)短外衣,它的特征是袖长及肘,身长及腰。”

唐唐以前已经在这个号上写过半臂的专项分析了,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哈,这里附上链接。

/

好啦,以上就是唐唐给大家带来的汉服袖型科普,不知道有没有让小主们学到一些汉服知识呢?

说起来,唐唐最喜欢的是窄袖褙子,简单又不失仙气。

不知道各位小主喜欢哪种袖型的汉服呢?

欢迎在评论区讨论,唐唐也会来跟小主聊天哦

那么下次再见咯,拜拜~

评论